佛历2569年 公元2025年

 

推荐资讯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



 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僧情心灯

宽德法师 : 人靠自我教育而成功

 作者:普陀书轩缘整理  资料来源:中国报第22版  发布日期:2011-07-10  点 击:

A003.JPG
A002.jpg

  很多人认为,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,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。
  事实上,“修行”固然是佛教名词,但在每个人日常生活里也都用得到。
  何为佛教的修行方法?何谓修行的层次──自力,还是他力?
  宽德法师出家前在沙巴山打根佛教会担任弘法主任三十余年,
  且听他畅谈佛学与学佛的不同,以及如何自度度人?……

 

1.一般人都认为佛学很不容易懂,因为专门名词太多丶经典太多丶论书太多丶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,初进佛门的人,颇有望洋兴叹而不知如何取何舍的困难。请问师父,佛学与学佛有何大不同?

 

  学佛是信仰佛教的目的,唯有学佛,始有转凡成圣而至成佛的可能。佛学,是一门研究的人文科学,它能告诉我们佛教在形态和地域上的演变,以及在思想上的发展,做各种分析和考察。
  因此,我们要弄清楚:佛学虽难,学佛却易。对于广大的信众而言,佛经不是让你研究,而是教你照着去实践;实践佛的教义,便称为“学佛”。
  佛教是个重视觉悟的宗教,不只是佛陀本身因为“自觉”丶“觉他”丶“觉行圆满”而成佛道,就是佛陀所说的教法,无非也是为了引导有情悟入佛的知见,让众生“觉佛所觉,悟佛所悟”,而能与佛平等。所以,学佛主要目的是要开智慧,求觉悟。
  这里我与大家分享我的两个学佛过程,当年我正值初皈依学佛,遇到一位佛友的亲人因老迈而重病,形如植物人多年。他请求我为老人家念佛,于是我为他念了49遍的大悲咒,一个星期后那位老人家竟然去世了!我感到好害怕,误以为自己念佛念到害死人,赶快写信给我在香港的皈依师父大光长老,师父回信道:  恭喜你,你已帮他老人家消除业障啦!
  我们发心学佛,最主要目的就在于去除烦恼丶开显佛性。又有一回,一间神庙的住持买了几尊佛像,我见佛像如此庄严,满心欢喜地为那些佛像念一遍《金刚经》,没想到这么一念,那位神庙住持平日为信众驱除降头的法力,不知何故消失了!那位住持生气地把所有佛像用一把火烧掉,骂我破了他的法力。我看了心中好难过,又写信问我师父:难道我做错了吗?师父回答:你帮他度化了那些孤魂野鬼,不是很好吗?
  在中国的禅门,一直很着重“自觉”,凡事要靠自己去参,不能说破,这份“自觉”就是自力,即是靠自己的修行努力,用功念佛丶拜忏丶禅修,以便广结善缘,发菩提心。
  “自觉”,就是一种自我教育,人要靠自我教育才能成功,因为自己的缺陷丶无知丶需要教育的地方,只有自己最清楚,因此要做自己的老师。
  人要懂得自我要求丶自我学习丶自我充实丶自我反省,凡事能够反求诸己,不断自觉丶自发丶自悟,透过自我观照才能找到自己,这就是所谓的“自力”。先作好自力,平日勤于念佛丶拜忏,禅修的功夫要加深,才能靠诸佛菩萨的力量(即他力)来辅助,才能自度度人。

 

2.佛教的百千法门中,“发心”最为重要;请问师父,如何发心动力来化世益人?

 

  发心,就是开发我们的心地,就是建设自我。佛教将“心”比喻为“田”丶为“地”,田地不开发,就无法播种;心地不开发,也无法长养菩提。所以,在佛门的修持里,发心第一,例如发“四无量心”──慈悲喜舍,发心才有自力行菩萨道,才能自度度人。
  这里再讲两个我亲身体验的故事:那年我到普陀山朝圣,乘坐巴士车途中,一位乘客要到宁波下车,叫喊司机停车。但这位巴士司机却不肯停车,两人竟然大打出手,那位乘客突然拿出一支铁勾往司机身上插,我见状不妙,那一刻情愿看破生命,马上冲前抢取那支铁勾,阻止他伤害人,一面念佛号,一面祈求诸佛菩萨加被,希望整辆车的乘客全都平安到达目的地。
  又有一回,也是发生在巴士上。我在澳门搭巴士到码头,要乘船回香港途中,一位中国女乘客给不足零钱买车票,那位巴士司机大骂粗口,不肯开车。我见状,马上走到前面帮那位乘客投多几个零钱,就解决一场充满火药味的事件了!
  我们平日即要发心广结善缘,累积个人的福德因缘,才能仰赖他力──诸佛菩萨的加持力,化险为夷。世间上,发心有多大,成就便有多大。发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,心一发,则志可立;心一发,则愿可成。

2.请问师父,学佛道上是先要有自力,才能有他力的加持吗?

  佛教把人称为“众生”,意即“众缘和合而生”。世间上没有个人单独存在的时空,要存在,一定要靠大众的因缘成就,个人才能存活。
  在人生旅途上,有的人遇到困难时,就会有贵人适时相助,这都是因为曾经结缘的缘故。所以,今天结缘就是为来日患难与共做准备。
  今天的广结善缘,就是先要有自力,才能有来日之他力的相助。
  因此,在人世间,有许多好事值得我们去做,例如布施丶守法丶奉献丶服务等,在众多善法之中,没有一样比“给人一些因缘”更为重要。
  人生最好就是拥有佛法,拥有功德,拥有福田,拥有大众,拥有未来,这些才是永恒持续的资产,才是生命的价值。

 

【法师提醒】
  “世间上,发心有多大,成就便有多大。发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,心一发,则志可立;心一发,则愿可成。”

 

【宽德法师◎简介】
沙巴山打根西方静苑住持。
出家前,曾在山打根佛教会任三十多年理事职。
2004年出家于香港西方寺住持释永惺长老,翌年受具足比丘戒于大屿山宝莲禅寺
2007年于山打根创立西方静苑,主修净土法门。

加入收藏夹】【 】【打印

上下篇章

上一篇:空禅法师:只要有道心不怕没道粮
下一篇:开定法师:男女本无性不应受歧视



 

相关信息

无相关信息